书链的“图书后市场”,把教育图书变成流量入口

Annotations:
  • 非教育类图书的数字化发行已经比较成熟,但这类图书的纸质发行量只占了总量的不到 40%,相反占据市场 60% 以上份额的教育类图书很少做这类开发,几乎是一片蓝海。
  • 80% 以上的图版社都有做配套资源的能力(这里的配套资源,是指和图书相关的文档,以及音视频资源),剩下的 20% 都会嫁接外部多媒体资源,有固定的内容提供商。但不论是国营出版社,还是民营出版社,这些内容平台始终提供的都是对内的配套资源,很难继续提高用户的价值。
  • 教育资源的存储平台,能够补充教辅图书的学习场景,为用户带来增值服务(比如录播课、点播课),甚至让从不同图书入口进来的用户活跃起来,是否能帮助出版社找到更多的商业模式呢?
  • 书链一开始做的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免费的媒体资源存储工具,这个阶段书链会从平台上新产生的订单收入中抽取 10%-30% 不等的佣金。
    去年起,书链开始尝试推出英语点播课。他表示,在此之前大部分英语教辅都使用光盘解决配套资源的问题,但是光盘的损坏率极高,二次邮寄会产生极大的成本投入。但是如果通过扫描教辅书二维码获得线上内容后,用户不但能够拿到原本的听力材料,还能获得整本书的点读资源。这个过程中,出版社实现了和读者的链接,同时能够修改二维码内的资源,及时更新内容。
  • 在经过第一个积累用户、免费提供线上资源的阶段后,第二个阶段起,书链将开始为出版社提供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出版社首先需要支付平台的基础服务费,其次书链还提供读者消息群发、读者反馈系统、读者服务页等。一个重要的点在于,因为用户的入口都来自线下教辅书,这种方式获客的最大好处就是用户精准,平台能够清楚地知道用户的年龄段、需要的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推荐学习内容,所以书链也会帮助一些出版社提供增值服务曝光、提高付费转化率。
  • 目前中国的国营、民营出版社数量只有 1 万家,如果只做 B 端,未来的市场空间只有几亿,所以更广阔的市场还在 C 端上。现在来看,对于一些有运营读者能力的出版社,书链会从中收取增值服务的分佣。但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未来会逐步做到千人千面的产品页面,这也是书链最终的盈利点。
  • 从去年 11 月开始尝试点读和少部分增值产品后,书链从 C 端获得了 20 多万元收入,客单价和付费转化暂时不做透露。周伟同时介绍,书链获取一个B端客户的成本大概在 2000-3000 元之间,而 B 端客户的生命周期至少在 5 年以上,因此每个图书商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贡献 10-50 万不等的收入,目前书链已经有 400 多家合作商家,注册用户数 400 万,日新增用户 3 万。
Tags: 商业模式 图书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场景分析——一个产品经理的营销课

ocean's Diigo 06/2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