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的底层逻辑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 十一月 09, 2018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一切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都应该免费」这个推论准确的说法是「一切边际成本为0的产品都应该采取免费这种商业模式」,这无关知识产权而有关效率。 补贴的本质是一种用「金钱换时间」的短期市场行为 补贴是马太效应背景下的大赛道上的资本游戏 补贴是其他获客成本已经高到一定阶段的增长方式 Tags: 商业模式 by: ocean wu 获取链接 Facebook X Pinterest 电子邮件 其他应用 评论
B2c杂思:用什么来衡量首页刺激和捕捉新用户兴趣的能力? - 七月 01, 2008 B2c杂思:首页的第一使命 tags: 网站运营 , BtoC , 首页 , 界面设计 用什么来衡量首页刺激和捕捉新用户兴趣的能力? 把首页定位为入口,在目前统计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把主动触发率或者说二跳率可以作为首页优劣的主要参照指标:从首页点开其他页面的用户比例越大(而不一定是平均打开的页面越多),这个首页就越好。 如何提高首页的二跳率 。 观察B2c的首页,常见三种取向:第一种首页基本无单品,以图片加文字引导的“集中二跳点”为主,吸引人尽快再点一次;第二种首页列出大量商品,希望通过总有几款打中用户眼球,最常见;第三种是前面两种的平衡或混合。 单品在概率意义上普遍低命中率 ,对用户兴趣的匹配覆盖面不够大、刺激不够强 。 可以大胆作出以下推论: 1. 如果品类较多,首页罗列多个独立品类,每个品类列出几款推荐产品(或畅销产品),那么这几款推荐产品如果匹配用户兴趣不成功,用户很可能会对整个品类丧失探究兴趣。 我们已经知道,单品的兴趣命中能力是比较低的, 这几款典型商品在吸引部分用户的同时,推开了更多的用户 ; 2. 如果品类不多, 首页大量罗列商品,那么就是暗示用户首页已经有足够代表性 ,如果首页见不到适合刺激自己兴趣的商品,用户就可能离开(为了缓解这一点,可以强化“下页”或“更多”)。 由于首页用户未被按兴趣分流,用户不得不行走在大量无感觉商品中寻找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按照前述单品弱小的发现,每个单品能够刺激到的用户比例是很有限的,因此这个寻找效率很低,首页即使有大量商品罗列,仍然难以覆盖很大的访问人群,会丢失相当的用户; 3. 如果首页主体位置只推荐很少几款单品,而不强调品类列表入口,那么将有大量用户对这几款具体商品不感兴趣而离开,风险很大 最理想的首页 ,既不罗列商品,也不按门类推荐典型商品,而是按照用户的潜在分类(商品品类、功用、消费力、行为倾向),以图文形式呈现多个入口,进入下一级的商品列表; 这些入口起到了过滤分流的作用,在更狭窄的匹配面上,可以保证在查看下级商品列表时有较高的兴趣命中率... 阅读全文
新锐品牌包装创新方法论 - 十二月 21, 2020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购物和信息传递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购物是“逛看找买”,而今已变成在一个小屏幕上的”点按扫滑”。消费方式的改变促成了“注意力经济”的诞生,因此在短时间内如何抓住客户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而这离不开产品三重体验法: 好看,即感官体验,在“颜值时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颜色、形状、图标有更高的要求;好用,即行为体验,外盒套小盒、包裹泡沫塑料甚至胶带的过度包装,只会给消费者带来不悦的体验;好喜欢,即情感体验,一个好的品牌要跟客户建立情感联系,只有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提高复购率、推荐率。 产品包装提出了四个观点: 一、看不见就卖不出去 对于品牌来说,产品包装要强化终端上的可视度,一方面,产品的包装要在第一次接触客户时抓住其注意力,“认知、引发兴趣、体验、转化、采购,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若第一个触点错过了,后面的环节也就错过了。”另一方面,卖点要直接,要快速建立消费者和品牌的相应联系。 二、包装需体现品牌语言 陈兵指出,包装的力量不仅仅是物权的象征,更是生活方式与价值主张的密码。比如,洛可可为小仙炖即食燕窝设计了独特的瓶型:碗形瓶身不仅小巧精致,同时解决了普遍存在的瓶底死角问题,瓶底则应用了仿钻石纹设计以增加摩擦力利于手握开盖,让女性消费者可以随时优雅的享用。 经过KOL推广,叠加内容、情感、口碑营销,小仙炖在消费者心里产生了情感共鸣,不单是燕窝,更是一种从容美好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0年“双11”,小仙炖斩获健康、滋补、燕窝第一名,销售额突破4.65亿元,同比增长262%。 “站在用户的角度,包装产品。”在陈兵看来,这是小仙炖成功的原因,也是品牌发展的关键。 三、超越功能的思考 在陈兵看来,产品包装还要考虑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的体验。以海底捞自热火锅套餐为例,老版产品从拆开包装到吃完丢弃需要20个操作步骤,洛可可在结合了100位用户的建议后,通过30名设计师从造型、结构、材质、体验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造,将20个步骤缩减为12个,并采取了九宫格的造型设计,新版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细节决定成败,产品给消费者的细节体验很重要。” 四、简短明了的沟通卖点 出众的产品包装表达,是品牌沟通的开始。在现场,陈兵分享了VETO的案例。酒饮市场竞争激烈,洛可可精准定位前卫、真实、无畏、喜欢新鲜事... 阅读全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 十一月 09, 2014 社交网络于青少年来说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社交网络上聊天、恋爱、交友…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都涉及青少年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对自己留给他人印象好坏的操纵,简而言之,即印象管理。 Annotations: 社交网络于青少年来说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都涉及青少年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对自己留给他人印象好坏的操纵,简而言之,即印象管理。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印象管理”,认为它是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我并控制外界对其印象的一种技巧。人们通过印象管理展示出别人所期望的行为,从而使他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的行为反应。②之后,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等在戈夫曼研究的基础上,把印象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人们企图控制他人对自我个人特征的印象”。1982年,鲍梅斯特对印象管理作了更全面的阐述:“印象管理是利用行为去沟通自己和他人间的信息,旨在取悦观众和建立、维持或精练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处于社会化关键期的青少年,所面临的是获得自我实现、自我认同与社会归属感。 1.自我实现。印象管理有助于人们发现自身潜能。 在社交网络中非语言特征处于缺失状态,这种以计算机为中介物的交流给双方预留了组织语言、完善思考的时间。在这期间,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点,自我省视,将自身的优点完全表露出来。 2.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后理解到的自我,而印象管理的过程即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 在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交际范围成倍扩展,陌生人居多的环境中需要他们进行精准的印象管理。在同他人建立联系的过程里,人们会不停收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获得自我认同。 3.社会归属感。 社交网络中,由于关系网的密集,青少年对于“孤立”的恐惧加深,希望融入某一特定群体的欲望逐渐增强,因而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印象管理,自觉调控 单纯的文字已经不足以满足青少年印象管理需求,其线性特质无法真实再现人类复杂的情感纠葛。同时,文字容易被篡改、编排,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厌恶,人们期待更真实、更具现场感的印象管理行为。 1.图片。 一方面是为了呈现自己的容貌,另一方面强调了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品质。 2.视频。 网络视频以其所具有的动态性、纪实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阅读全文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