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如:未来的新零售时代,"看十年做一年"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大家可以用“人货场的重构”来帮助我们思考新零售的本质。 进一步地想一想,在朝向新零售迈进的时候,“人”这个部分,到底是拉新,还是让老客户更加活跃,在战略上哪一个更重要? “货”的部分,可以思考在全流程的生命周期里,如果是标准品,应该配置一个什么样的“场”?如果是非标品又应该配置什么样的“场”? “场”就是所谓的线上跟线下的布局。线下要变成智慧门店,线上要去了解各个销售平台的规则,品牌商也可以自己做一个公众号、小程序或是销售网站,等等。 但是光了解这些还不足够让大家落地实操,我们应该用什么来重构人货场呢?
所谓的新零售,目前大部分还只是在讲销售和营销的互联网化。
新零售只不过是最先进入我们意识的一个概念,很快它就会带动起新供应链的改变,新制造的改变,新研发的改变,新管理的改变。
现在已经有很多厂商在开发新产品时,利用数据库触达一些天使用户,跟天使用户互动后研发出新的产品,再去量产,这就意味着从研发开始就已经跟以前的做法不一样了。
对于购买频次比较低的行业,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提高与消费者接触的频次,我认为只要从卖产品转到卖服务的思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线上和线下打通 先实现信息交互,做到可视化,然后实现可调配。可调配的问题就在于物权的动态管理
“用户全旅程运营”替代本位主义
比如销售,一个人专门负责智慧门店的研发,一个人运营App和官网,一个做电商,维新又是另外一个人来负责运营,他们分属不同的团队,由不同的人管理,因此数据根本没有打通,都是独占的,也就不可能形成合力。 再往外扩延还有一堆问题:是产品主导还是销售主导?谁来主导产品研发?供应链要不要参与讨论?
要从产品思维变成用户思维,从渠道思维、销售思维迈到用户运营思维。
用户运营包括什么?从用户跟我们接触的几大环节——了解、认知、接触、互动、交易、反馈、服务、复购、共创——着手,思考价值的重构、流程的重构、能力的重构。

Tags: 新零售, 商业模式

by: ocean wu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场景分析——一个产品经理的营销课

ocean's Diigo 06/2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