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团长”祭流量,巨头“围猎”社区团购进行时|新闻|新芽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社区团购以高频、刚需的生鲜品类为切入点,早期发展核心是爆款打造和社群运营维护能力,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品类缩减意味着选择的时间成本大幅降低。由此,电商巨头运营社区团购,品类资源和渠道优势几乎没有发挥的余地,而如果像京东“友家铺子”那样做全品类,恰好违背了社区团购模式成立的逻辑,等同于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社区团购运营的强区域性属性。基于每个小区甚至是每片区域的不同状况
互联网巨头左右局势的核心在两点,一是资本投入,二是流量开放,可是置于社区团购当前的竞争,这两者不再起到核心作用。
社区团购无法忽视的地域属性,一区、一城的运营皆有不同,所以即使有资本的大力支持,平台也无法火速全国铺开、进入规模战的无序战争。
至于流量入口的开放,就更无从谈起,社区团购从线下挖掘流量,本就是弥补线上流量枯竭
社区团购模式相对简单,可以大规模复制,但是运营的标准化问题很难解决,即使到最后巨头有意收购,可流量还是层层分散在地域和个体之中。一则,这种流量流动性大、不稳定且难以统一管理,二则,社区流量二次变现难。由此,收购的价值大为减弱,这也是巨头目前选择观望的原因。
“去团长化”更可能是主流趋势。这得益于两个前提条件的实现:一则,当用户与平台间信任基础已经建立,群成员的规模也相对稳定之后,团长最核心的引流作用会逐渐消失,由此,团长的职能会转变为简单的客服工作。 二则,平台基于流量集中和变现的需求,也会主动尝试将用户浏览、购买的习惯由微信群引导至小程序或App,一旦成功,团长自然而然也不再是运营的核心。  “去团长化”的另一面也意味着社区团购可能突破地域属性,实现标准化运营,而从互联网巨头的角度,正是解决了他们收购的最大顾虑。

Tags: no_tag

by: ocean wu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场景分析——一个产品经理的营销课

ocean's Diigo 06/2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