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blog 12/28/2015 (a.m.)
- TripAdvisor®(中文名是猫途鹰)公布了“2016年TripBarometer全球旅游经济报告”。
- 中国游客在新的一年里希望首次尝试的前三种旅行方式分别是:独自出游、邮轮游、户外游。其中80后和90后的“尝新”需求最为明显。
- 中国游客移动化水平稳居全球第一:超过75%的全球受访者表示出游时必带智能手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手纸、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69%)。中国游客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稳居全球第一
- 有4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会在旅途中多带一个行李箱,以备购物之需,而这一比例的全球平均值仅为30%,说明购物仍是中国游客出游的主题。
- 电影电视对国人影响不容小觑: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会被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旅行目的地所影响,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 家庭游需求进一步扩大: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2016年增加旅行预算。其中,49%的全球受访者表示计划增加旅行预算的原因是为了回馈自己和家人,而中国这一比例则为61%。这反应了中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的亲子游、家庭游需求在2016年有望继续扩大。
83%的中国受访者计划在2016年尝试新的旅行方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9%,中国受访者最想尝试的旅行方式是独自游(30%)、邮轮游(26%)、户外游(22%)。从全球范围来看,排名前三的新旅行方式分别是:邮轮出游(19%)、独自旅行(17%)、户外游(15%)。
从年龄层上来看,千禧年代(18-34岁)游客最有兴趣尝试新鲜事物,有82%的千禧年代受访者打算尝试新的旅游方式。
- 全球受访者表示计划增加旅行预算的原因是为了回馈自己和家人,而中国受访者的这一比例是61%。这反应了中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的亲子游、家庭游需求在2016年有望继续扩大。
- 一、越来越多的甲方及跨界者分食旅游规划业务
- 主题公园设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纷纷介入到旅游规划行业,以一站式服务和免费赠送规划设计方案的方式,揽取主题公园设备供应和施工业务。
- 国家和各省市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国家和各省市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 越来越多的甲方成立自己的旅游规划设计院。这方面华侨城集团应该是走得较早的公司,万达集团、宝能集团、笔克集团、荣盛集团等地产和旅游地产公司目前都纷纷设立自己的旅游规划设计院。
- 三、旅游规划企业布局呈现大集中趋势,但小分散局面也开始形成
- 旅游规划业务的总量和总额也呈现水涨船高的态势。
- 二、旅游规划向旅游全产业链延伸的趋势越发明显。
- 如上海景域集团虽以奇创旅游规划起家,但已实现向OTA、景区托管、景区开发、帐篷客野奢酒店、旅游门店等旅游业全产业链扩张。此外绿维创景也开始了从旅游规划向旅游OTO“分权宝”及北京光影侠数码科技公司等跨界,巅峰也向景区托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区投资、旅游大数据等方向跨界,世纪唐人也已完成旅游规划、旅行社、唐乡连锁乡村客栈等线上线下布局。
- 房地产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纷纷加入旅游业的谋划和布局
- 未来数年几家独大的局面仍将继续存在,且将更注重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的一站式服务。
- 旅游规划小微企业将主要抓好本区域内的旅游规划业务,同时向专业细分市场如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规划业务的市场深耕细作,而称霸一隅。
- 四、旅游规划行业亟待建立行业标准
- 旅游规划行业诚信体系的建立显得极为迫切,旅游规划行业的法规和标准需要重新制定和细化
- 自2013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最后一批甲级资质单位,旅游规划甲级资质至今已经停批两年。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旅游规划将取消资质,在更加公平的行业生态环境里实行宽进严出,以更详细和更健全的《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质量评审标准》、《旅游规划成果评分细则》等取代。
- 五、一精多专全通型旅游规划人才将更受市场欢迎
- 六、科技发展将使旅游规划更科学合理
在线酒店预订用户中,女性用户的占比达到58%,要高出男性用户16个百分比,女性预订酒店旅游的比例远远高于商务差旅,对于男性用户来说,旅游虽然也是他们预订酒店的最主要原因,但商务差旅的比例相对较高。
- - By ocean wu
- 预订途牛酒店产品的休闲旅游用户占绝大部分,酒店用户与休闲旅游用户有着较高的重合度。从在线预订酒店客源地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南京位列前三甲;从预订用户年龄层来看,20-30岁的年轻用户是酒店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从用户预订方式来看,移动端订单占比超过70%,已超过PC端,成为用户酒店预订的主要方式。
- 超过30%的用户购买国内长线产品,超过20%的用户购买了出境短线产品,另有超过9%的用户购买周边游产品,超过8%的用户购买出境长线
- 途牛酒店预订用户与休闲旅游用户有着较高的重合度。
- 女性用户的占比达到58%,要高出男性用户16个百分比,女性预订酒店旅游的比例远远高于商务差旅,对于男性用户来说,旅游虽然也是他们预订酒店的最主要原因,但商务差旅的比例相对较高。
- 从酒店预订目的地来看,国内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三亚、厦门、北京。
- 溧阳、宁海、中山等地的温泉主题酒店在今年冬季受到用户青睐;黄山、泰山、峨眉山、庐山等由于是知名登山圣地,当地酒店常年畅销;青岛、大连、三亚、厦门、日照等海滨城市的观海主题酒店也受到欢迎。此外,随着高铁网络的丰富,宁杭高铁沿线的宜兴、长兴、德清等地日益成为游客新宠。
- 出境方向,旅游热门目的地普吉、巴厘岛、清迈、首尔等
- 北京、上海、南京三地位列酒店在线预订客源地前三甲,预订需求紧随其后的是天津、成都、杭州等地用户。
- 20-40岁人群是酒店在线预订的核心人群
- 20-40岁用户无线端预订人数超过PC端
- 约有90%是在入住当天预订,PC端预订人群中提前4天以上的用户占比较高。
- 除5%的用户选择150元以下/间夜的酒店,选择150-300元/间夜、300-600元/间夜以及600元以上/间夜三个价格档用户所占比例基本相当
- 最受用户欢迎的快捷酒店包括如家、7天、汉庭、锦江之星、莫泰168、速8和布丁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奢华舒适型酒店品牌如希尔顿、喜来登等也渐受用户关注。当然,随着定制游的兴起,度假式公寓、民宿、家庭旅馆等非标准住宿产品同样受到用户青睐。
- 除了价格和品牌,酒店地理位置、是否靠近购物商场、附近是否有娱乐场所、酒店的主题特色和附属服务也是用户预订酒店时考虑的因素。
携程创新地将个人智慧和经验的共享模式第一次运用在“亲子游”领域,推出“达人板块”,打造“领队老师”的个人品牌,孩子可以通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达人老师来找产品,这既符合客户的消费心理,又增强了客户对产品的认知。
- - By ocean wu
- 超过8成的中国家庭认为亲子游是必须开支,今后会定期开展亲子游互动。4成亲子游人均花费在3000元以上。两个孩子或以上的亲子游家庭占比正处于上升阶段。
- 亲子、游学产品的预订人数相比去年增长了200%,其中80%是首次报名的新用户。海外游学的平均价格达25000元,夏冬令营的人均费用达4000元,亲子活动的人均费用只需100到200元。
- 父母更倾向带6-12岁的孩子出游,占比超过60%,而0-3岁的孩子和18岁以上的占比分别8%和7%。
- 目前亲子游出行仍以三口之家为主,占比超过7成,前两个孩子或以上的占比为18%,两个孩子或以上的亲子游家庭占比正处于上升阶段
- 能够接受的亲子游价位在1000元以上,4成人可接受的人均花费在3000元以上;而13%的父母
- 亲子游的主要目的地,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休闲度假城市、国内名山大川和游乐场所包括动物园、海洋馆等。前两项以父母的主观选择为主,孩子多为被动接受,而第三项则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的想法。
- 85%的受访家庭支持定期开展亲子游活动,
- 33%的家庭已经体验过亲子游,26%的家庭虽未出行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41%的受访家庭表示只是听说过
- 价位集中在300-1000元左右。
- 在线旅游企业发力抢滩亲子游市场
- 携程网站和APP新上线的“亲子·游学”频道也在近日备受关注。
- “亲子•游学”的“亲子活动”分为科学探索、文艺才艺、健康运动、户外技能、探秘自然、手工DIY几大主题
- 为了适应家长们对日常亲子活动频次增加的需求,携程特别推出周末亲子活动产品,出发日期大部分集中在周末,价格全部在200元以内
- 并创新地将个人智慧和经验的共享模式第一次运用在“亲子游”领域,推出“达人板块”,打造“领队老师”的个人品牌,孩子可以通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达人老师来找产品,这既符合客户的消费心理,又增强了客户对产品的认知。
一、亲子游市场需求、消费特点及决策特点分析 1、亲子游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1)主题功能丰富 (2)需求多元化,价格非第一要素 (3)跟团游更受欢迎 (4)在线获取信息、预定产品成为主要途径 (5)6-12岁孩子是亲子游主角 2、亲子游消费特点分析 (1)国内游周边产品更受青睐 (2)自驾及高铁亲子游渐渐流行 (3)出境游青睐海岛游、邮轮产品 3、亲子游决策特点分析 (1)父母决策,以孩子为中心 (2)安全性要求高 (3)出游时间受假期限制大 二、我国亲子游发展的市场背景分析 1、相关政策出台改革现有休假制度 2、结构简单的核心家庭渐成主流 3、经济条件的改善为亲子游的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4、亲子游的寓教于游价值显现 三、亲子游市场主要参与者分析 1、传统旅行社 2、OTA/第三方平台 3、新型O2O模式垂直亲子游模式 (1)B端管理和服务平台模式 (2)C2B反向定制模式 (3)B2C聚合平台模式 (4)P2P平台模式 4、旅游目的地主导 5、利用移动社交媒体网络和本地活动平台自发组织 6、非旅游企业组织机构(儿童用品生产制造商及早教中心) 四、国内亲子游市场目前面临的挑战 1、亲子游产品缺乏鲜明特色,同质化严重 2、产品层次结构划分不合理 3、产品时间分配不合理 4、产品内容设计不平衡 5、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五、国内亲子游市场趋势判断 1、亲子游庞大的旅游消费阶层逐渐形成 2、用户需求多元发展,市场细分程度加深 3、运营模式多样呈现,线上倒逼产业链升级 4、市场向产品两端发力,呈现两极多样化发展趋势 5、O2O多维互动模式将成为未来在线亲子游发展趋势 6、异业融合,亲子消费生态圈渐成
- - By ocean wu
- 85%的家长主要通过网络查询获得亲子游产品信息,并会通过旅游网站预订机票、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仅有10%的家长依然通过旅行社报名参加跟团游,此外,仅有5%的用户自行前往酒店、景点进行实时购买。
- 6-12岁的孩子成为亲子游的主角,占比接近60%。
- 60%的用户选择周边亲子游,出行时间多以双休日和小长假为主。
- 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自驾亲子游。
- 高铁出游的亲子游用户增长迅速。
- 海岛和“休闲”标签的邮轮产品日渐成为亲子游市场的黑马。
- 游客没有长途跋涉的辛苦,同时孩子们可以在海岛或邮轮上尽情玩耍,还可以在邮轮上找到很多玩伴,家长也相对比较省心。
- 旅游消费的决策以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
- 孩子的年龄、性别、喜好、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等都是父母在进行消费决策前重点考虑的因素。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积累,孩子们也会主动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父母往往比较乐于接受或鼓励孩子的决策行为。从2013年开始亲子类电视节目的涌现和热推,也让用户在选择亲子游目的地及产品时受到影响。
- 母出行前通常会对此次行程的安全因素进行全方面考虑,特别是在交通工具的选择、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及线路的设计等方面
- 结构简单的核心家庭渐成主流
- 核心家庭尤其重视旅游对孩子的教育价值。
- 目前推出亲子游产品的传统旅行社并不多,亲子游产品可选择数量很少
- 近几年还诞生了一批以亲子游为主营业务的垂直亲子游网站,如童游网、偶们亲子游、麦淘亲子游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B端管理和服务平台模式:以技术和工具从B端切入,搭建基于微信应用的“童游达人”平台,专为旅游达人提供亲子活动在线运营工具,包括产品发布、客户管理、订单管理、渠道管理、数据统计推送等功能。
(2)C2B反向定制模式:通过亲子游产品网上导流和销售平台,促进流水业务量的提升,同时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实现对C端用户需求痛点全方位的掌握,并进而通过独特产品设计,来实现B端服务提供者产品的改进以及服务的优化,推出各种满足特定细分人群的特色线路和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诸如校友团、企业团等。
(3)B2C聚合平台模式:该类模式聚合了游学、冬夏令营、国内外亲子游、周边亲子游、精品亲子活动、亲子场所、演出展览等亲子出行内容。
(4)P2P平台模式:该类平台具有突出的P2P轻社交、去中心化特色,在平台上,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发布的求约消息,点击报名或评论都可以参与到对方的亲子活动中去。用户也可以发布亲子活动信息,吸引其他用户参加,典型代表如亲子约。
- 各种基于本地社交活动的移动APP应用不断涌现,家长或者一些亲子达人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发布亲子活动信息,自发组织亲子活动,此类平台的代表是周末去哪儿、周末去哪玩、一块去旅行、荡客等各种移动应用。
- 部分儿童用品生产制造企业结合企业经营项目开展了和其企业产品相关的亲子游活动,此种形式的亲子游活动多和体验或宣传该类企业产品有关,参加者也多为该类企业的会员。
- 一些早教中心也会组织花样繁多的亲子活动、家庭派对。
- 亲子旅游产品缺乏鲜明的特色,无法真正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目前,不少所谓亲子旅游产品是将原有的传统观光线路稍加改动甚至照搬照抄过来。由于大众化的观光产品是为普通成年游客设计的,因此行程安排大多比较紧凑,违背了孩子的作息规律,体验较差。
- 韩国爱宝乐园亲子游等,国内亲子游专项产品开发明显不足,境外亲子旅游价格较高、出游时间长、办理手续复杂且家长对其安全性的顾虑等等都成为了消费者进行旅游决策时最为担忧的问题,因此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 我国现有的亲子旅游产品,从旅游线路规划到活动项目开发几乎全部围绕着孩子的游乐需要,忽略了家长的旅游需求,缺乏针对家长的旅游活动,家长在亲子游活动中大多起到的只是陪同看护作用,这种情况导致部分父母参与亲子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亲子旅游并没有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 旅游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 在住宿安排方面,接待传统旅游团队的标准间大床间往往很难满足亲子旅游者的住宿需要;就餐时,团队用餐的餐厅里儿童餐椅数量较少,不提供专用的儿童餐具,菜肴口味不符合孩子用餐习惯等。此外,旅游车上缺乏基本的母婴设施,不配备车上卫生间等情况,也为亲子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 2015年十大热门购物目的地分别为:香港、首尔、冲绳、新加坡、巴黎、东京、伦敦、纽约、悉尼和巴塞罗那,而在这十大热门目的地中,纽约又以人均消费20000元人民币居于首位,而其他目的地的人均消费金额均在万元上下。
- 2015年境外购物增速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香港、新加坡、东京、济州岛、澳门。
- 截至2015年11月,安卓市场十大旅游类APP依次为: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同程旅游、滴滴出行、途牛旅游、快的打车、艺龙旅行、航班管家、高铁管家、驴妈妈旅游。
- 人群不应该因为有自己的文化而被妖魔化,事实上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亚文化,比如 60~70年 代的美国地下摇滚;90年 代末期的日本视觉系乐队;甚至我们父母年代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所以才有了今天繁荣的广场舞。
- 将自我标签化,归属于某个集体,以获得赖以生存的安全感
- 宅、腐、萌、御姐、萝莉,23333 这些符号所代表的都是明确的感觉),所以传播力和产生的群体共鸣更强而已。亚文化的核心是定义自己从而区别于其他人,是一个“我是谁?”的问题
- 因为国内有生活水平的断层之所以称之为山寨文化
- 这个人群只要是中国有区域性的经济落差,会持续存在。
屌丝(受众在千万级别):
主要的人群特征是通过自嘲的方式来嘲讽社会的不公。
- 当一个亚文化不再 “酷” 了,亚文化给自我的标签不再明显了,或者本身这个人群不再需要 “自我认同” 的时候,亚文化就会渐渐消失
动漫宅和二次元(受众在千万级别):
生活在 1 线城市的 90 后和 95 后,能够较方便地接触到日本动漫及动漫的衍生文化内容。现在大部分是高中生、大学生、社会新鲜人,有闲有钱,同样是通过给自己身上打标签来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个性和反叛。
- 人的生物属性正在目前的社会逐步模糊掉,性别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块。
- 亚文化的扩张方式
- 就是在小说、漫画、动画、游戏、网剧、电视剧、电影、游戏之间做相互的迁移:
- 这个过程:流量->用户->粉丝
- 粉丝构建起来了社群
- 粉丝们会通过消费这种文化来将自己标签化,定义自己:我是屌丝,我是二次元,我是非主流。这是一个寻找认同的过程
内容、文化和社群 (community)
优秀的内容,当它在形和意层面达到上述的标准的时候,用户们实际上认同了某一种 “文化”,从而从 “用户” 变成了 “粉丝”。
并且这种对于 “文化” 的认同,让粉丝和粉丝之间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社群形成。
精神和价值观到底传递出去了什么?
受众消费内容时,如果感受到了精神和价值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或者生理反应,产生了共鸣,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好内容。
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所建立起来的态度,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没有 “态度” 的内容制品是不可能有生命的。
- - By ocean wu
- 精神内核的最终目的是优越感。
- 要将文化中引起的感受具象化、符号化有物象让大家进行情感投射:可能是一句话 23333,一张图片(暴走的表情),某个特殊的旋律,舞蹈动作,甚至偶像文化里的偶像个人本身
- 彼此认同和共同表达,群体中的认同带来优越感:赞同,热烈回应,群体共鸣。文化的形成某种程度上需要是排外的
- 消费文化产品时可以获得愉悦感,这是最基础的,不然根本没有人消费内容:愉悦感多半来自于生理反应——色彩,转折,声音;是五感上的
- 行为仪式化,加重了群体认同:暴走漫画 “荆轲刺秦王” 的手势和口号,每周的教堂礼拜最好能有线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活动,这样社区的连接会更为紧密
- 内容的解读有容纳不同的可能性,文化有内部变异的基因:圣经的解读,红楼梦的解读,不同流派的讨论
- 内容有空间可以二次传播、创作。内容可以变形成其他形式的内容增加传播的渠道。宗教从文字变成图片,变成诗歌,变成文学作品,变成戏剧,变成仪式和线下活动。
- 34573_299222791_20365554
Posted from Diigo. The rest of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favorite links are here.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