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媒体的思考——离内容制作团队越近越好
- 传统广电机构最容易想到的围绕新媒体的商业计划是:设立一家新媒体公司专门运营集团的网站和无线平台(或者设立两家公司分别运营这两个平台);集团把所有频道的全部电视内容的新媒体权利都放进去,观众随时可以在网站和手机平台上观看传统的电视内容;视频中间可以穿插广告,甚至还可以提供一些手机互动和电子商务的功能;在这个公司中管理层可以持有一部分股份,将来还可以考虑对外融资乃至独立上市;等等等等。
- 传统媒体在考虑新媒体战略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关于如何赋予传统的电视内容更多的新媒体价值;第二个层面是如何运营自己的网站和未来的手机频道;第三个层面是在前两个层面之外是否还要投资独立新媒体项目和新媒体公司。其中,前两个问题是运营层面的问题,也是几乎所有广电机构(无论大小也无论强势还是弱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而第三个层面是一个投资层面的问题,是只有少数非常具有现金投资能力的广电机构需要考虑、绝大多数广电机构暂时不用愁眉苦脸自寻烦恼的问题。
- 在第一个层面,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如何让传统电视内容在新媒体上跑起来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在这方面最为可行的做法是同新浪、腾迅这样现成的新媒体平台合作而不是另起炉灶。其次,如何让更多的内容具有跨越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并以此向广告客户卖出更好的价格。第三(这一条相对来说稍微遥远一点),如何制作并运营一些符合新媒体用户需求和习惯、为新媒体量体裁衣的内容并让传统电视媒体称为它们的推广平台。
- “我们做新媒体有内容上的优势。”这是传统电视运营商的第二个误区。把今天电视上播出的内容上传到新媒体上很容易,但它们中间90%的内容在新媒体上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商业价值。内容方面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甚至还不如拥有大量影视版权的独立影视制作公司的优势大。在这种情况下,广电机构与其把精力和资源花在试图搭建一个大一统的新媒体平台上,不如把它们花在研发一些真正具有跨媒体张力、定位精准、符合广告客户跨媒体需求的内容上来。
-
- 新媒体上的价值开发应该成为每一个频道每一个栏目创意和制作人员都需要随时戴着的一副隐形眼镜,而不仅仅是新媒体公司老总们需要冥思苦想的问题。围绕新媒体的思考离内容制作团队越近越好,而不是越远越好。新媒体是基因,是氧气,传统媒体需要把它融化在血液里
很多电视机构认为实现了制播分离就叫实现了改制,我认为这是传统电视媒体的第四个误区(虽然和新媒体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Posted from Diigo. The rest of my favorite links are here.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