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9的博文

纷析智库:2019年中国企业私域数据与DMP/CDP白皮书(附下载)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私域流量的运营需要私域数据的支撑。 私域数据(Private Domain Data,PDD)这一重要概念,即企业在与它的消费人群进行接触、沟通、互动与交易时产生并收集的个人数据(行为数据和人口属性数据),及这些数据的打通与整合。(其中消费人群包括但不限于:营销推广中被企业广告或宣传触达的人群、在企业的各消费者触点上进行交互的人群、表现出转化意向的潜在顾客,以及发生转化的实际顾客。) 有超过50%的被调研企业正考虑或已经迈入拥有CDP与DMP的行列。 Tags: 数字营销 , 数据应用 by: ocean wu

私域流量的起、营、运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越来越多的场景被称为私域流量,比如线下流量的聚集,线上加个人号等。其盛行背后有4个前提资本角度:二级市场中小企业融钱难平台角度:基于支付,营销功能等配套措施越来越成熟企业角度:线下企业进一步触网,线上企业重视精细化运营用户角度:社交电商的爆发,对个人号营销已经习惯。 先进社群再转化到个人号,还是先转化到个人号后续拉群,逻辑和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前者多用于社群裂变,依靠社群起量,轻转化。后者多用于成交号,拉长周期培养用户信任感。 高决策成本的产品,比如教育和保险类的产品,在社群设置好剧本(讲座开始—群内烘托—私聊话术—朋友圈配合等),转化率非常高。 另外一个重要的逻辑是从需求流量变成信任流量。 其购买逻辑是首先得相信这家公司或者人。 用户在抖音,快手上买东西的逻辑有点像之前逛地摊一样,不是搜索场景,而是唤醒需求,逛着逛着就买了。逛带来的量要远远超过搜索的量,可以类比成信息流和搜索的逻辑,前者的想象空间要大很多。 对于高客单价,高决策成本的产品天然适合于做私域流量。对于媒体类的产品,其基于cpm做广告的逻辑,私域并不适合。 评估企业是否需要做私域核心是看投入产出比,比如最后落地到个人号,无疑需要更多的人力支持,一般来说一个OTO号(在上面直接成交),一个人大概能运营3个号(3000人左右),需要企业提前批量化的布局,既完成工业化的操作,批量化的复制是难点之一。 个人号的玩法,核心是打造人设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展现形式转化率也可能会大相庭径。比如: 自拍 > 1句话+1张图片 > 1句话+若干张图片 > 1张图片= 1句话> 大段话+1 张图片 > 大段话+若干  张图片> 1句话> 大段话 >1一句话+转发>转发>广告  裂变。“赞、拼、积分、送、赚”这些套路屡试不爽。从数学公式看,裂变是一个指数型函数 靠裂变可以完成前中期的积累,但无法支撑全周期,如果是单一业务(不改变产品形态)裂变核心会受限于两点:l  本身裂变可突破的圈层有限,即“分享枯竭”l  平台的规则受限,即微信打击诱导分享,三级分销等动作 如果大家都...

独家起底:游走在社交电商们背后的四大“操盘手”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云集微商最初的社交电商模式,店主邀请朋友购买398元“开店礼包”,店主拿返利100元,朋友即算开一家新店铺,当店主邀请人数达到90人,便升级为销售经理,达1000人,再升级为服务经理,返利金额层层递推。这种被云集微商定义为“地推”模式的背后是层层发展,多层级分销。 对团队的管理有两大“法宝”:一是流程明确:在他早期成立的牧野部落中,就有了客户服务、产品知识、文案视觉、销售管理、技术、运营六大功能委员会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微商从业者已达3000万,品牌销售额高达50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远程购物投诉中,销售服务类投诉达到53.1% 真实的状态:“我们现有的项目里,底层店主通过销售商品几乎赚不到钱,因为商品的佣金太低,店主发展路径变得模糊,缺乏动力。 层层提取产品收益的模式涉及违规,但说传销,夸张了点。 层层提取产品收益的模式涉及违规 根据官方的管理红线,小心谨慎地优化模式,调整层级,但在一些实际操作中,对于“传销的红线”——三级计酬,身处其中的店主往往很难区分。 2017年下半年开始,包括唯品会、蜜芽宝贝、贝店纷纷设立社交电商项目,大举杀入这片“流量大池”,如法炮制现成的“成功模式”:相似的是店主运营手法及提成规则,不同的是,背后那个掌握大量店主资源的“操盘手”在正式拉开的这场社交电商卡位赛背后,操盘手的争夺战似乎在所难免。 所以我说这不是啥电商主体,直白点拼的仍是体系规则和带队老师。 - ocean wu 业内人士看来,社交电商模式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在没有足够电商产业链背书的前提下,单纯倚仗操盘手发展“人头资源” ,这有点像“海市蜃楼” 在产品让位于销售渠道的情况下,创投公司对项目考察谨慎评估 - ocean wu 社群群主并不否认在不同电商平台之间游走是这一行的生存法则,“新的社交电商平台就是一个新赛道,先入局的先享受红利期,只有不断更换新的平台,才能保持流量红利。” 目前在整个社交电商行业内已有店主2000万人次,而通过这些店主辐射的消费者达到上亿。 理论上讲,“随着店主规模的不断增大,代理商的价值也会慢慢被稀释。”,但目前尽是理论。 - ocean wu ...

网易考拉开始内测社交电商APP“友品购购” ,再度试水微商 | 钛媒体独家-钛媒体官方网站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网易就在推出过一项“微店主招募计划”,招募个人店主来分销网易考拉平台上的商品。当时这项计划采取的了分销+礼包模式(钛媒体此前对该模式有过详细分析),购买788元到1399元不等的礼包商品,才能成为平台店主并卖货,店主可以通过卖货和邀请新用户两种方式来获利。 “友品购购”不再有礼包,同时弱化了分销模式,而这可能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上个月刚刚赴美上市的云集就是一个例子,2017年,云集收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一张958万罚单。紧接着在同年8月,遭到腾讯的永久性封杀。此后,很多类似模式的平台都开始学乖,要么转为一级分销、要么取消”398礼包”以此来规避风险。 Tags: 社交电商 by: ocean wu

行业分析的方法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利润微薄的边缘市场的丢失,虽然短期内不影响利润,但因此喂大了一个竞争者的后果却非常严重。 “逆周期扩张战略” 扩大市场份额,但必然造成财务数字很难看 业绩下降只是暂时的,甚至是主动性,用短期的主动性亏损来避免竞争对手长期威胁,今后的恢复是大概率的。 逆周期扩张的结果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万一对手没那么容易吓跑呢?就算对手退缩了,业绩何时止血也很难说。如果你想投资,就必须要搞清楚两件事:第一,影响是否已经全部体现在业绩上,业绩什么时候可以触底?第二,业绩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是跟从前差不多,还是伤了元气,或者比之前更牛? 1、先分析行业所在产业链,上中下游有哪些企业,竞争格局如何,利润如何分配,有无周期性,行业增长空间如何。2、再看该公司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竞争地位如何,经销商和供应商的分散程度如何,有无议价权,有无消费粘性,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无大的潜在进入者。3、最后看业绩增长的关键假设是什么,确定性如何,增长率如何。4、同时辅以报表分析,用财务数据验证自己的判断。 1、先分析行业所在产业链,上中下游有哪些企业,竞争格局如何,利润如何分配,有无周期性,行业增长空间如何。2、再看该公司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竞争地位如何,经销商和供应商的分散程度如何,有无议价权,有无消费粘性,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无大的潜在进入者。3、最后看业绩增长的关键假设是什么,确定性如何,增长率如何。4、同时辅以报表分析,用财务数据验证自己的判断。 在初步分析阶段,尽量要做定性的研究,除了几个核心数据,其它尽量先把商业逻辑搞清楚,找到重点研究的几个点,再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 Tags: 商业模式 , 品牌管理 by: ocea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