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blog 03/23/2016 (a.m.)

  • 为什么人们喜欢互相加微信呢,那是因为社交网络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一体的,获取新关系可以垂直,维持关系链很难垂直。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平台上获取关系,却很难接受在不同的平台上维持关系,那样太麻烦了……所以最后一定是找一个最常用最稳定的平台去集中维护所有的关系。

    Tags: 用户体验, SNS, 社群

    • 要去垂直,可以找哪些角度呢?

      1、以某类目标人群。比如blued、zank、拉拉公园,打的是同性恋人群,超级课程表、tataufo打的是学生群体,大姨吗、美柚打的是年轻女性群体,辣妈帮打的是辣妈这个群体。

      2、以某类主题。比如他趣、嗨音打的是情趣用品和羞羞主题,面包旅行、马蜂窝打的是旅游主题,脉脉、赤兔打的是职场主题,keep、feel打的是健身主题。

      3、以某类场景。比如夜聊打的是深夜11点后,派对狗等打的是夜店场景,醒醒等打的是清晨起床。

      4、以某类社交动作。比如知乎打的是问答,抬杠打的是辩论,探探、美丽约打的是约,念、冉冉、十年后打的是目标记录和习惯养成,唱吧打的是唱歌。

      5、以某类情怀调性。比如片刻、火柴盒、same这样的平台,渲染的是文艺小清新的氛围和气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核心目标人群,通过一个直击该人群痛点的工具去吸引他们,再通过符合其特质的内容和社区氛围调性去粘住他们,再想办法捞钱。

    •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一个“每日习惯列表”,每多放一个APP进自己的每日习惯中,也就意味着多一份记忆的压力、选择的压力、坚持的压力
    • 获取新关系可以垂直,维持关系链很难垂直。
    • 一旦人们已经获取了大量关系,得到新关系的新鲜刺激就会逐步转化为维持巨大关系网的压力,于是除了少数社交狂热者、一般人越到后头越懒得加人,垂直平台的关系获取优势对他们不再生效。
    • APP上发生的也只是人与功能的连接和互动,而不是人与人的连接和互动。
    • 1、人群和内容相对集中封闭,容易获取,也不宜转化去微信。这种集中封闭往往源自人们较为私密的B面,来自于关系的暂时和不可公开,比如同性恋平台获取的关系,或者约炮的炮友
    • 2、人群消费能力和意愿高。这样即便转化去了微信,那么至少也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先捞一笔
    • 3、提供垂直差异化的内容体验。
    • 比如二次元社区所提供的大量动漫影音、氛围等场景,其体验是难以被综合平台复制的。
    • 4、提供垂直差异化的工具价值。
    • 围绕这些小点去提供一些工具,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比如校园平台不仅有课程表,还有成绩单、社团、实习兼职……当然要注意避免过重模糊定位。
    • 5、提供垂直差异化的社交路径和体验。
    • 应该提供基于垂直群体的不同路径,比如游戏竞技、个人积分、匿名沟通等等,使人们在其中的社交过程和感知获得(比如成就感)都大大不同于微信(是不同,不是更优),让人们在圈子中有沉淀、有归属。

Posted from Diigo. The rest of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favorite links are here.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场景分析——一个产品经理的营销课

ocean's Diigo 06/2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