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 12/23/2009 商品评论体系的设计

    • 人+互动内容+平台+终端,也就是商品提供者,购买者 [或者非购买者,可能非购买者没有购买这个商品,但他使用过,在使用体验的心得方面,他同样有发言权] 在通过某个购物平台,使用自己的终端设备进行互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自然会产生一些交流的信息,可能是对商品本身进行评价的,也可能是商家服务或者物流服 务等等。

      商品评论本身不会与商家信用或者信誉等价,但却是产生后者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购买者的商品评论最终会成为量化商家信用指数的数据来源。
    • 评论体系的存在意义

      评论体系的存在必然有他的意义,分三个人群来讲,一个是Supplier—商家,或者说商品、服务提供商,一个是Purchaser—购买者,还可能是第三方信用机构。

      对于Supplier

      A.得到用户的反馈,促使产品提供商[ 或者服务提供者 ]对产品[ 或者服务 ]进行update。
      B.如果正面的评论不断增加,使得信誉指数攀升,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能够得到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销售机会。当然,也能起到一个淘汰的作用,如果差评多,除非是非法刷信誉或者删差评,否则购买者是很难会去下单的。

      对于Purchaser

      A.购买此类商品[ 或者服务 ]前的参考,对于大部分普通网民来说,是否购买,就是冲商家是不是皇冠,有几颗钻,因为这个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家的整体服务质量,如果你是网购狂人,是 经常泡网的人,你可能知道现在这个不是唯一参考渠道,但,不要忘记还有大部分的初级网购者。
      B.开放了一个用户与生产商或者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的渠道。
      C.方便上一级部门对商品提供商进行监管,如果你商家服务质量实在太差,购物平台提供者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取证并解决交易纠纷,从一定程度上监督了商家,对购买者是有利的。

      对于信用机构

      几大网购平台上的无数“摆摊大大”们和网购者在通过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积累的无限量交易记录,以及无数的评论产生的信誉信用数据,对于第三方的信用机构来说,我想绝对是个诱惑。
    • 评论体系都有哪些元素

      4.1 Purchaser 购买者
      4.2 Supplier 商品或者服务提供商
      4.3 Product 商品或服务
      4.4.Communication between purchaser & seller 两者间就商品或服务的交流信息
      4.5.Market platform 平台
      4.6 Terminals of communication 交流终端

      后面讨论到的商品评论体系的设计会聚焦在 4.4 和4.5以及4.6上。
Posted from Diigo. The rest of 互联网之'我的阅读' group favorite links are here.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场景分析——一个产品经理的营销课

ocean's Diigo 06/2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