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代艺术“娱乐至死”的谢幕_朱其_新浪博客
朱其:"八十年代成长一代艺术家陈丹青、刘小东、徐冰、蔡国强、罗中立、艾未未…正被一个个娱乐化的粉丝圈包围在'神话'气氛中…雷人的话语不断,娱乐化的排场惊人,存在越来越具有表演性人格。…这一代似乎没有真正超越文革和红卫兵文化。当然,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推进和局限性"
Quotes:
- 也许2010年是八十年代成长一代艺术家的谢幕年。他们在新世纪十年终于成长为当代艺术大腕,不知何时起,艺术圈将他们称为"明星",而这些曾经前卫的艺术家,居然也笑纳了这个非常弱智的名称。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居然都以"娱乐至死"的方式纷纷谢幕!
- 2010年最"雷人"的发言是被称为泼皮代表的方力均,他对媒体声称"凡高的表达很低级"。也许这句话他憋了二十年没敢说出来,而今终于找到自信彻底泼皮了一把,奇怪的是他在二十年后是很认真地说出这句话。他还声称自己的个人态度一直是"野狗主义",这句话无疑表演性太大,有谁见过这么会经营饭店又到处精心筹划个人回顾大展的成功野狗。
- 陈丹青前几年为教育与清华决裂的壮举以及一场场成功的批评社会的公共讲座,他逐渐形成了一群粉丝,随之他也被拖入知识分子崇拜的"娱乐"化。但自相矛盾的是,他反对清华误人子弟,又去中国油画院继续"误人子弟";他调侃中国当代艺术院,又与一群美术官僚并肩"站台",出现在自己的个展开幕式上。
- 这种左右逢源的"娱乐"实际上并非个案,比如徐冰、蔡国强、罗中立,只是发生在公共知识分子形象的陈丹青身上,让人一时不得其解。随着当代艺术的"国进民退",对于蔡国强、徐冰、罗中立这批当代艺术的"通吃派",当代艺术逐渐成为披着多媒体外衣的国家主义。比如蔡国强以"大脚印"成功晋级为国家太平盛世的"景观"烟火设计师,徐冰以"凤凰"成为通吃前卫、商业、国家主义当代艺术的明星,开幕式类似房地产开盘或张艺谋电影首映造势大会的娱乐圈仪式,使前卫真正成为高端资本的"娱乐文化"。罗中立则在当代艺术院的成立大会上宣誓当代艺术要在国家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也许这并非他的初衷,只是一种表演性的政治仪式。
- 政治的娱乐化,甚至也渗透至号称公民社会代表的艺术家艾未未的身边。因为一件件公民事件的参与,使得艾未未如日中天,借着政治上的得分,日本、欧洲的顶级美术馆、双年展纷纷邀请他举办展览。这个结果跟政治波普当年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效,说实话,艾未未确实是中国社会值得尊敬的一位现代公民,但他并非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的大多数作品有模仿杜尚、博伊斯之嫌。作为社会活动家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他在艺术上也是杰出的,在泰特美术馆那件空洞的"娱乐"性的葵花籽作品就是一个证明。人们搞不懂艾未未空洞的形式主义作品与他公民代言的精神力量为何相去甚远。
- 他的每一次"河蟹"大聚会,都有粉丝从各地赶来,手高举着写有"艾神"的牌子,这就像歌星见面会或者"超女"的现场转播,这一形式的公民反抗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正的颠覆力量,反而像一种八十年代愤青模式的娱乐化。
- 对社会期待和荣誉的"透支"现象,他们正被一个个娱乐化的粉丝圈包围在"神话"气氛中,相信自己的社会能量已经到了"指鹿为马"的地步。因此,雷人的话语不断,娱乐化的排场惊人,存在越来越具有表演性人格。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代似乎没有真正超越文革和红卫兵文化。当然,,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推进和局限性,2010年似乎成为这一代精神乏力的最后谢幕的时刻,尽管他们自己没有宣布谢幕,实际上,他们的艺术作品及其"娱乐至死"的明星享受,已经像张艺谋一样严重"透支"了过去的好名声。
This message was sent to you by ocean wu via Diigo
Getting too many email alerts? Change your email alert setting preference here.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