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S模式分析与迷思

原文出处:http://www.kennycai.cn/?p=1208

观察移动互联网有一段时间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氛围好像一夜之间变得兴奋与狂躁,通信技术的升级、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新颖移动消费与娱乐模式对用户习惯的刺激与培养,都预示着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将在全球范围内大爆发。一份来自美国Morgan Stanley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让所有互联网人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美好的前景,而DCCI预计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0亿,超过7.18亿的PC网民规模……各种数据也让创业者们兴奋不已,蠢蠢欲动。


虽然各种条件与机会的逐渐成熟是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原因,但点燃国内移动互联网草根创业导火线的,可能要数来自美国硅谷的一家仅成立一年多就被评为“2010十大科技创业公司”之一的Foursqure。Foursqure是通过积分与勋章等激励用户通过手机进行Check-In以更新与分享自己的地理位置,添加地点评价,并同时可获得相应的奖励与优惠。而早在Foursqure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服务出现,但由于时机善未成熟或模式不够吸引的问题,并未能成功,而Foursqure的出现为大家带来了一种更好地将地理位置与商业结合的模式,也由于受到资本的追棒与媒体的大力宣扬,所有人以为Foursqure模式便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于是国内一夜之间,出现了几十家类似的服务,现在仍在增加中。所以有人说2010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


Foursqure的盛行让一个词更为人熟知,那就是LBS,全称Location-Base Service,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也有人把S理解为Social,但其实后者只是前者的子集。LBS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Foursqure所代表的Check-In模式,亦只是LBS的一个方向。但有许多人以为LBS就是Check-In,于是国内许多模仿者都单纯复制Check-In模式而没有本土化的创新以及模式上的改进。


我对LBS非常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对国内外各大LBS的观察与研究,归纳出了4种主要的类型,分别是:休闲娱乐型、生活服务型、社交型以及商业型。(当然,很多LBS都是交叉几种类型的,不过都会有侧重面)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几种类型的特点,最后再谈谈我对LBS的想法。


一、LBS模式分析


(一)休闲娱乐型


1.签到(Check-In)模式


休闲娱乐型中比较典型也是最多模仿者的模式就是签到(Check-In)模式。其“始作俑者”当然就是Foursquare,国外同类服务还有GowallaWhrrl等,而国内则有:玩转四方街旁开开多乐趣在哪等几十家。


logo


该模式的基本特点如下:


(1)用户需要主动签到(Check-In)以记录自己所在的位置

(2)通过积分、勋章以及领主等荣誉激励用户 Check-In,满足用户的虚荣感。

(3)通过与商家合作,对获得的特定积分或勋章的用户提供优惠或折扣的奖励,同时也是对商家品牌的营销

(4)通过绑定用户的其它社会化工具,以同步分享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

(5)通过鼓励用户对地点(商店、餐厅等)进行评价以产生优质内容


该模式的最大挑战在于要培养用户每到一个地点就会签到(Check-In)的习惯。而它的商业模式也是比较明显,可以很好地为商户或品牌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与推广。Foursquare等国外LBS已经为商家做了许多经典的营销案例(具体可看这里: http://socialfresh.com/foursquare-case-studies),而国内比较活跃的街旁网现阶段则更多地与各种音乐会、展览等文艺活动合作,慢慢向年轻人群推广与渗透,积累用户。


2.大富翁游戏模式


顾名思义,大富翁游戏模式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人生。大富翁模式可以让用户利用手机购买现实地理位置里的虚拟房产与道具,并进行消费与互动等,是将现实与虚拟融为一体的位置游戏。这种模式国外的代表是Mytown,国内则是16Fun


11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更具趣味性,可玩性与互动性更强,比Check-In模式更具粘性,但是由于需要对现实中的房产等地点进行虚拟化设计,开发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地域性过强导致覆盖速度不可能很快。


在商业模式方面,除了借鉴Check-In模式的联合商家营销外,还可提供增值服务,以及类似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植入广告等。


(二)生活服务型


1.周边生活服务的搜索


这类模式其实就是点评网或生活信息类网站与地理位置服务完美结合而成的。以位置来组织信息,缩小检索的范围,为用户提供及时的、移动的以及临近生活信息。比如大众点评网的手机版,以及台湾的“折扣王”。


dp


“大众点评网”和“大折扣”的手机端界面


这类工具性的应用实用性较强,但要做得好的前提是信息量要够丰富,商户覆盖广,这对于创业公司或小公司而言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目前这方面服务的都是从传统生活信息门户向移动端延伸的公司。


2.与旅游的结合


旅游本身就具有明显移动特性与地理属性,这也为移动信息服务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切入点。LBS与旅游的结合,可以让用户一路记录自己的旅游轨迹与游记攻略等,与其它驴友用户互相分享与借鉴,在提升旅游质量在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交性质。该模式国内的代表是游玩网


Screen shot 2010-08-24 at 下午08.58.19


3.会员卡与票务模式


该模式即能够将众多会员卡或门票捆绑在一个移动应用的帐号中,用户不需要像以往一样携带各种会员卡或优惠券出门了。


会员卡的电子化除了能够使用户更方便地携带和管理外,还有利于商家向用户推送最新的优惠信息与活动,并且可以记录用户的消费历史与习惯,以做最有效精准的营销。如国内的“Mokard(M卡)”。


clip_image008


M卡的手机端界面


如果说会员卡的电子化跟地理位置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的话,那么Eventbee对票务的处理则跟地点完全结合。当用户在网上订购某演唱会或会展的门票后,待用户到达活动地点之后直接用Eventbee的手机客户端进行Check-in即可入场,而不需要持门票。


Screen shot1233


Eventbee


这类的应用正在慢慢发掘移动互联网在生活服务方面的潜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与美好。


(三)社交型


1.地点交友,即时通讯


其实大多数的LBS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社交的性质,但以地点交友为主要目的的并不多。“兜兜友”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兜兜友是利用手机上的GPS来找到你周围的朋友,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发出邀请成为好友,然后直接交流、即时通讯。


不同的用户因为在同一时间处于同一地理位置而产生了联系,他们之间构建起了关系,这使得同一位置的用户间互动成为了可能,是比较新颖的地点交友模式,但商业价值及盈利模式暂不清晰。


Screen shot 2010


“兜兜友”手机端界面


2.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小型社区


以地点为社区指的是移动用户将一定范围内的地点作为其常驻点或者经常出没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的用户互相分享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动态,以此形成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小型社区。这种社区里的用户之间多为不同步互动。


例如国内的“区区小事”,“区区小事”可让用户关注自己常去的区域里发生的新鲜事,不过限制在过去的7天以及未来的7天。


区区小事


(四)商业型


1.LBS+团购


团购现在有多火我就不用多说了。也有许多人想到了LBS+团购,因为它们两者都具有地域性特征,但是团购并不见得需要有移动的特点,二者该如何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呢?


美国的GroupTabs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想象: GroupTabs的用户到一些本地的签约商家,比如一间酒吧,到达后使用GroupTabs的手机应用进行Check In。当Check In的数量到达一定数量后,所有进行过Check In的用户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折扣或优惠。


20100812140752768


GroupTabs


2.优惠信息推送服务


刚刚在考虑要把这个归入生活服务类还是商业类,最后觉得它是商业性质比较浓,于是归于此类。


基于区域的优惠信息广告是很有价值的,当用户得到这个优惠信息时刚好就在商家的附近,或者相反,当他在商家的旁边时及时收到该商家的优惠活动和信息,则用户消费的机率会高许多,而这个优惠广告也实现了它的价值。


同样是来自美国的Getyowza就为用户提供了基于地理位置的优惠信息推送服务。用户使用Getyowza的手机客户端设置推送距离(推送距离自己多少范围内的优惠信息),然后便可以直接在Google Maps上查看这些优惠信息,并且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店铺,选择只接受自己收藏店铺的优惠券的推送信息。


Screen shot44522


Getyowza


Getyowza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和线下商家的合作来实现利益的分成。


3.店内模式


“店内模式”这个名字我想了好久,虽然难听,但实在想不到更贴切的,因为我要介绍的这种模式的所有主要行为都必须在店里进行。这种模式是美国一个叫“ShopKick”的网站给我们带来的。ShopKick将用户吸引到指定的商场里,完成指定的行为后便赠送其可兑换成商品或礼券的虚拟点数。


Shopkick-600x429


ShopKick


Foursquare类的网站穷极一生也就是想要将用户往商店里带,而ShopKick究竟耍了什么把戏能够轻松地把用户吸引到商店里去呢?很简单,ShopKick跟用户说,只要一进店里,我就送你钱。


当用户进入商店时,ShopKick会赠送给用户一定的点数,当用户阅读产品信息或完成指定的行为(比如系统提示让你用Iphone的摄像头扫瞄刚上市的咖啡饮料的条形码)后,也会赠予用户相应的点数。这些点数通过在收银台的POS系统可以兑换成商品或礼券。


ShopKick的一大创新是利用放置在商店入口的音波装置来为用户自动Check-In,这个设计起码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不需要培养用户Check-In的习惯;第二,可以确保用户确实进入了商店而不是在附近的欺骗性Check-In。


ShopKick通过吸引用户到商店里后进行近距离的一对一营销,更有效的促使用户产生消费,并且通过对用户消费记录的跟踪,系统能够分析出最吸引每个用户的诱困,为其提供更精准的促销商品。(更详情的介绍可看这里:http://madbrief.com/archives/583)


以上是对目前国内外典型的LBS类型的一个粗浅的归纳分析,由于个人见识有限,肯定会有分析不当的地方或者疏漏了一些优秀的模式(其实有些模式是不知怎么归类,比如这个: http://ijustmadelove.com/ ),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补充和修正。


二、关于LBS的迷思


通过对上面几种LBS类型的分析后,我想谈谈自己对LBS的想法与迷思。当然,这里不会去分析国内政策方面的问题,因为毕竟这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纯粹从产品角度去谈。


(一)激励机制


前段时间我问了周围许多玩Foursquare的朋友,大家都说已经没玩了,因为就开头那两天觉得新鲜好玩。然后在网上看到类似的调查,大概有90%以上的人觉得积分和勋章等激励并不好玩,并不能够成为使用户留下的理由。


激励机制的存在首先是吸引用户进来,积分、勋章与领主等元素向用户暗示着这是一个搜索城市的位置游戏。游戏是人的本性,因此只要有游戏元素的地方就能够吸引一定的人群,但是新鲜过了后,如何让用户持续玩下去,这才是激励机制要重点发挥的地方。可惜勋章与领主似乎不work。


积分、勋章与领主这套激励机制利用的是人的虚荣心,但是否只有满足用户的虚荣心才有激励作用呢?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吗?难道不是应该让用户体验到实际的价值,让用户从中获取他还要的东西,才能激励他继续使用下去吗?


激励机制究竟应该是以真正价值为根本,还是只是一套短命的机制?此乃我的迷思也。


(二)关于隐私


可以说,有LBS出现的地方就有人高喊着“用户隐私受到侵犯”。也有不少评论说LBS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隐私问题。


而在我看来,LBS并没有所谓的隐私问题。就算有,那它的隐私等级也只是跟普通的社交平台或博客一样,并无区别。


地点位置对用户而言只是一个信息,而用户是主动分享他的位置,就像我们自己写篇日志发到博客、上传张照片到facebook或人人网一样。对于这个“隐私”,是用户主动“暴露”的,至于它是否会被非法地利用应该由用户在分享信息前自己掂量,与平台无关。而一个普通用户的位置信息除了对他自己或他的朋友有点价值之外,对其他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隐私是需要有具体情境的,当用户想公开分享时,这个信息不能算是隐私。随着对各种社会化工具的深度使用,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已经乐于分享自己的一切信息,包括日志、照片、动态等等,地理位置也不例外,LBS平台需要做的只是跟普通的SNS网站一样,提醒用户自己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仅此而已,不是么?迷思也。


(三)发展方向


美国的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指出:美国成年网民中只有4%的人曾使用过Foursquare、Gowalla、Gowalla等定位社交应用,只有1%的人每周至少使用过一次。


每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诞生都是为了帮用户解决问题,满足某一个具体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它还必须发挥自身便携、移动、定位等特点,解决特定的问题。


类Foursquare的网站解决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地点信息的分享。然而这个功能已经正在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标准配置,一个独立的地点信息分享服务如不能与其它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将会非常困难。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世界,LBS是一个大的topic,依我所见,在未来国内LBS市场竞争中,没有一家独大,各个LBS都各自选择一个细分的领域去满足一个具体的需求,做精做专,而不是大而全。因为这个领域太大了,LBS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它能够通过各种创新的形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服务。


而前期我比较看好的是以工具实用为基础的LBS应用,比如提供大众点评网、大折扣等基于地理位置的生活服务信息搜索;与会员卡与优惠信息推送服务结合的应用;与旅游结合的应用;作为个人日常轨迹记录以及基于地点的To-Do List管理的工具型应用(关于基于地点的To-Do List可查看 http://www.gpstodolist.com)等。而大富翁模式的位置游戏其实很有潜力,只是时机未到,长期看涨。


我相信2011年国内会涌现出更多创新的LBS应用,而不再是清一色的Foursquare模仿者。而LBS要真正普及并成为平民级应用,则有待时日,这是单凭一个优秀的产品所决定不了的,还包括移动网络技术、终端硬件的价格与普及度等因素。而同时更可怕的还有政策方面的干预力量,这个力量到底会有多邪恶呢?迷思也。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社交网络中青少年的印象管理行为

场景分析——一个产品经理的营销课

ocean's Diigo 06/2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