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blog 10/24/2015 (p.m.)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效果分析 Tags : 数据分析 , 用户分析 每天的手机上网时间,以0~2个小时(30%)、6个小时以上(25%)、2~4个小时(24%)为主,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手机上网使用黏度。需要注意的是,有逾两成的学生上网时长已达6小时以上 大学生的手机上网内容主要为“人际交往”、“休闲娱乐”两大类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为:节省短信电话的资费(57%)、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51%)和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保持联系(50%)等。说明资费合理、社交需求、与周围保持一致是其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选择“通过微信结交新朋友”的有三成,说明使用微信以建构“熟人社会”为主。 4~6小时的占9%,6小时以上的也有15%;说明大学生的微信使用已有一定黏度。 大学生使用微信使用基本涉及每一项具体功能,但使用频率不等,其中使用频率为“很少”的前四项为:漂流瓶(45%)、视频通信(38%)、摇一摇(37%)、查看附近的人(31%),使用频率为“经常”的前四项为:朋友圈(36%)、QQ离线消息(18%)、QQ邮箱提醒(15%)、语音通信(14%)。从总体来看,有关“社交功能”的使用选项比较靠前。 微信平台上的陌生人数量而言,4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微信平台上基本没有陌生人,或较少有陌生人(25%);14%的大学生表示,陌生人与熟人各占一半,只有9%大学生表示,陌生人占大部分。就与微信平台上结识的陌生人继续交往的频率而言,41%的大学生表示,基本不会与他们深交,28%的学生表示,少有可能与他们继续;可见他们并没有在微信上与陌生人深交的意向。 42%的大学生在微信上有40人以上的联系人,13%的大学生有31~40人的交往对象,19%的大学生有20~30人的交往对象;而只有6%的大学生仅有10人以下的交往对象;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已具备一定的社交规模;其中父母、同学、朋友、亲人、老师等均有涉及,但从交往频率来看,“很少”交往的对象有:陌生人(52%)、老师(32%)、父母(28%);“经常”交往的对象有:同学(34%)、朋友(37%)。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以社交为主,通信是其使用微信的主要内容;以外,微信使用与QQ使用绑定在一起,微信是QQ通信的辅助工具。第二,视频通信不是大学生传输信息的主要方式,他们更偏爱文字和语音通信。 微信并未对他们的社交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微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