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岗培目睹之怪现状
美国学者李侃如在《治理中国》一书中犀利指出,1978年以来的改革逐渐使意识形态丧失了其作为中央协调和贯彻其重点工作的可用资源的作用。改革给地方带来 了自我致富的强烈刺激,鼓励地方官员去区分自我利益与中央利益。
尽管北京仍常运用重大政策声明来设定一个要求各地支持的总体基调和方向--通常被归结为以 数字打头的口号或提法,但它们只能创造一种大家假装相信的气氛,对政策的协调与执行并不能提供多少具体帮助。
各地主要是围绕自己的利益计算来具体开展工 作。
教育领域亦然。
尽管1997年起教育部就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但各地实际并未严格按照"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来开展,而是形式上的 敷衍了事与实质上的谋利驱动。
国家组织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意识形态的考量,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丢,虽不能全盘以吏为师,但至少要以吏驭师。
地方上 兴高采烈地迎合,则是因为有利润,培训一次就是几百万的利润。
不论中央或地方,均是出于利益考量,只不过中央是出自意识形态的利益考量,地方是出自物质利 益的考量而已。
然而,如果高等教育领域里只充斥着利益考量,那高校就不可能真正履行自己的天职,成为"拥有学术自由和批判精神的追求真理 的民主机构"。
尽管北京仍常运用重大政策声明来设定一个要求各地支持的总体基调和方向--通常被归结为以 数字打头的口号或提法,但它们只能创造一种大家假装相信的气氛,对政策的协调与执行并不能提供多少具体帮助。
各地主要是围绕自己的利益计算来具体开展工 作。
教育领域亦然。
尽管1997年起教育部就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但各地实际并未严格按照"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来开展,而是形式上的 敷衍了事与实质上的谋利驱动。
国家组织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意识形态的考量,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丢,虽不能全盘以吏为师,但至少要以吏驭师。
地方上 兴高采烈地迎合,则是因为有利润,培训一次就是几百万的利润。
不论中央或地方,均是出于利益考量,只不过中央是出自意识形态的利益考量,地方是出自物质利 益的考量而已。
然而,如果高等教育领域里只充斥着利益考量,那高校就不可能真正履行自己的天职,成为"拥有学术自由和批判精神的追求真理 的民主机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