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新锐品牌包装创新方法论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购物和信息传递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购物是“逛看找买”,而今已变成在一个小屏幕上的”点按扫滑”。消费方式的改变促成了“注意力经济”的诞生,因此在短时间内如何抓住客户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而这离不开产品三重体验法: 好看,即感官体验,在“颜值时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颜色、形状、图标有更高的要求;好用,即行为体验,外盒套小盒、包裹泡沫塑料甚至胶带的过度包装,只会给消费者带来不悦的体验;好喜欢,即情感体验,一个好的品牌要跟客户建立情感联系,只有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提高复购率、推荐率。 产品包装提出了四个观点: 一、看不见就卖不出去 对于品牌来说,产品包装要强化终端上的可视度,一方面,产品的包装要在第一次接触客户时抓住其注意力,“认知、引发兴趣、体验、转化、采购,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若第一个触点错过了,后面的环节也就错过了。”另一方面,卖点要直接,要快速建立消费者和品牌的相应联系。 二、包装需体现品牌语言 陈兵指出,包装的力量不仅仅是物权的象征,更是生活方式与价值主张的密码。比如,洛可可为小仙炖即食燕窝设计了独特的瓶型:碗形瓶身不仅小巧精致,同时解决了普遍存在的瓶底死角问题,瓶底则应用了仿钻石纹设计以增加摩擦力利于手握开盖,让女性消费者可以随时优雅的享用。 经过KOL推广,叠加内容、情感、口碑营销,小仙炖在消费者心里产生了情感共鸣,不单是燕窝,更是一种从容美好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0年“双11”,小仙炖斩获健康、滋补、燕窝第一名,销售额突破4.65亿元,同比增长262%。 “站在用户的角度,包装产品。”在陈兵看来,这是小仙炖成功的原因,也是品牌发展的关键。 三、超越功能的思考 在陈兵看来,产品包装还要考虑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的体验。以海底捞自热火锅套餐为例,老版产品从拆开包装到吃完丢弃需要20个操作步骤,洛可可在结合了100位用户的建议后,通过30名设计师从造型、结构、材质、体验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造,将20个步骤缩减为12个,并采取了九宫格的造型设计,新版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细节决定成败,产品给消费者的细节体验很重要。” 四、简短明了的沟通卖点 出众的产品包装表达,是品牌沟通的开始。在现场,陈兵分享了VETO的案例。酒饮市场竞争激烈,洛可可精准定位前卫、真实、无畏、喜欢新鲜事

数字化全方位渗透,“圈内人”思辨金融品牌数字化转型之路|转型_新浪科技_新浪网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平安银行在过去几年也做了很多探索,包括如下几个举措:一是品牌资产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形成品牌内容、数据、知识库的共享化,可传承的能力;二是品牌传播数字化,包括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用户洞察力,需求捕捉能力,过程中的优化能力,数字化的渠道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等;三是品牌营销传播中的降本增效,包括品牌体系营运效率的提升,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传播效果的持续优化。 “以用户为中心”,是对价值观的坚守并持续与用户共情,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体验的优化,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更懂客户。 自身品牌和业务的差异化,要通过时时刻刻的改变,来保证有足够的辨识度。 Tags: 品牌 , 数字营销 , 内容营销 by: ocean wu

弯弓Digital创始人梅波:构建品牌资产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_ 东方财富网

Highlights and Sticky Notes: 品牌具有符号性及价值观认同性,这是持久不变的品牌资产。 疫情是中国企业数字化成长的成人礼,如今构建品牌资产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是营销4.0时代即共情营销,构建品牌的方式讲究的是共情、交互和体验, 同时技术驱动下,营销过程中的颗粒度变得越来越细,也就需要重构营销话语方式,包括知识图谱、CEM等均可以成为营销的手段。 在品牌运营过程中,需要品牌及全域渠道运营“两手抓” 数字化品牌离不开技术,大数据、AI算法是营销技术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建立自身的数字化体系。同时,通过将品牌IP化,形成与用户沟通互动的主体,并进行情感互动 企业媒体化已成为大趋势。“在碎片化时代,每家企业都想拥有自己的流量,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梅波指出,无论是微博、微信、抖音、视频等,企业均需要加以建设维护,同时构建私域流量也日益重要。 产品内容化也有待企业重视。“现在的营销产品即内容,内容即数据,数据即服务, 现在是产品、内容一体化的,从产品研发开始到整个阶段,通过不断的内容传播让用户感受、体验、共情,最后拔草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产品消费只是最后的交割点,前期种草内容也是消费的过程。 Tags: 品牌 , 数字营销 by: ocean wu

关于大洋洲人间佛教信仰群体的田野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

Tags: 数据分析 , 佛教 , 社群 by: ocean wu

品牌该如何让用户自传播,而不是费力不讨好呢?

Comments: 品牌传播的最高阶——用户自传播   之前老罗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内容为王的时代,品牌传播可以往后排。 这简直是愚蠢至极的一句话,诚然现在是越来越注重内容的时代,但是品牌传播同样重要!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才能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桎梏,将产品卖出去,最终为自身创造价值。 而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品牌,就需要对品牌进行有效的传播。但是品牌做传播活动前,我们必须要知道当下传播的主要渠道是什么?那我们就要找到消费者常待的地方,也就是大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手机?  当今社会,放眼望去,人人都和手机不离不弃,而其中我们绝大部分玩手机并不是在刷剧,而是在看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自传播平台上那些网友转发、好友分享的信息,是不是? 很多品牌主看到这儿肯定会问老罗了,这个传播渠道我们都知道,所以现在我们的传播营销渠道都是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线上社交平台,毕竟这些渠道都是消费者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但是为何曝光做得越多,消费者越不买账,转化效果低到令人发指?这是因为, 你的品牌传播内容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更别提自发分享了。 现在的广告信息爆炸,无孔不入。《黑镜》里曾经有经典的隐喻: 未来人生活在一个环状显示屏幕的房子里,每天起床都需要看广告,甚至是不看色情广告就需要付费。基于用户无处不在的广告,形成了福柯所说的,环形敞视监狱,细思密恐。 用户们对于商家自卖自夸的广告、无孔不入的广告越来越抵触和警惕。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品牌的传播竟然被用户主动分享出去了?  聊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小米,小米的新品上市前,除了官微的传播,“米粉们”也早早的进行了自发传播,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小米的粉丝不仅有专属的“米粉”称号,还能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提前试用未上市的产品,让“米粉们”感受到了参与感。有 “我也是这个品牌的一部分” 的感受,促进了用户们的自发传播,不仅为品牌们省了一大笔广告费,也极大的提高了用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难道不是吗? 如何激发用户的自传播?   聊完了用户自传播的优势,那现在老罗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品牌该如何让触发用户的自传播?  1、让消费者产生情绪波动。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主动分享某一项内容? 当我们产生一定情绪波动的时候 。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每

体系化的用好情报-做好增长

图片
Comments: 前言 :怎么让我们总是能够当发现竞品上新,并快速跟进,成为行业第二个上线该功能的产品,以第二名身份拿到收益?我们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打法总结。 这套打法的原理: 收益=策略数量 * 策略成功率 我的思考是聪明的人和非常聪明的人其实在策略上判断的成功率是没有明显差别的,成功都会是低概率事件。但做策略数量多的人做出的产出就会远远拉开做的少的人。那策略数量怎么才能指数级的多,除了我们自己想以外,更多就是来自于同行,来自于竞品。之前普遍的产品方法会教你们如何分析场景,痛点,需求。其实是在试图提高策略的成功率,但为什么效果有限呢?因为不管什么方法论,都改变不了成功率低这个基本面,1%的判断成功率提升100%也不过2%。 题外话【之所以策略成功的概率低是基本面,是因为我们的阶层决定了我们处于社会信息流动的下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试图整合所有的信息,我们得到的信息总是失真的,残缺的。基于这样条件下的决策,自然不可能高概率。】 这套打法的优点是:门槛低,稳定贡献产出。 这套打法的前提是:当前处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有足够多的竞品可以【抄】。    如何建立足够大的策略库 1.成立虚拟监测小组 雇佣3-5个实习生,充当人肉功能爬虫。每人发2-3部大内存手机(后面会说为什么每人要发几部手机),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必须采集几个需求回来。考核是最后谁采集的需求实验收益大。 2.筛选待监测产品库 去应用商店/搜索引擎搜你们的产品,搜索结果里有大量和你们产品类似的竞品,全部下下来。越多越好,每个手机都装上各个竞品。整个监控的竞品最好在50款以上,之前我们会看大约200款以上。 3.产品分级和策略采集 将采集回来的这么多竞品,按照当前竞品的增速,规模,团队实力分档,优先关注20个,这20个是实习生每天都要起码刷半小时,各个板块功能都要体验,剩下的不定期,或是周维度体验即可。只要体验到我们没有的功能,实习生这一层不用分析动脑,不论大小一律采集回来(因为他们没有经验,自己判断会让产品丧失可能的潜在机会) 4.用新老设备分别体验采集 让实习生打散按天随便激活产品,注意不要同一天都激活某个产品就好,因为现在大量的产品都采用了 实验-全量 这样的增长逻辑。实验的策略往往会区分新老用户有所不同,分别激活是为了让实习生的手机,有

如何知道客戶對你滿不滿意?做滿意度調查的方式與客戶應對法

Tags: no_tag by: ocea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