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1的博文

56米长的中国表情

图片
三米高、五十六米长的巨幅油画。画面中的人物,都是身边每日可见的人,他们纤毫毕现,以"真实"面目示人。 他们就那样看着你或被你看,处在自己的标准状态中,无惧盯视,也没有任何可回避或遮掩的东西,或许用"赤裸裸"这个词最为准确。 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处于放松状态,如果不能嫌魂不守舍太过夸张,那就换成文雅一点的――不在当下。 他们焦虑,茫然,无助,又无辜。这是三年前的表情,卯丁魏艺及其团队,在阴雨绵绵的广州火车站前,一一拍摄下人们的表情,花了近两年工夫,绘制出这么一幅纪实长卷。 命运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仅仅用呈现就足够了。从摄影到油画的这种转换,不小心露出了僵死艺术观念的尾巴。他们做了记者做的事情,但又比记者有趣得多。"当代艺术"其实与"艺术"无关,它完全成为一种媒介平台,展示策展人对世界的看法,锐利得犹如时评,又比时评拥有更大的遐想空间和弹性――多义模糊的"艺术",一变而为强烈的单一主题,似可称之为匕首和投枪。

当红问答网站Quora的关键成功要素

图片
ocean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专栏】当红问答网站Quora的关键成功要素 于 11-11-14 通过 商业不靠谱 作者:荣振环 为什么上网搜索?找信息、找资料、找方法? 可能有很多理由驱动你上网搜索。 如果用一个词归纳:其实可以是" 答案 "。 你心中需求的解决办法才是答案。 那我们搜索用什么工具?谷歌、百度。 大部分人都用他们,但他们给你提供的是答案吗? 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他们给你提供的是未加工的粗答案,或者是答案的辅料。需要你仔细咀嚼才能自己琢磨出答案,有的甚至根本就无法得出答案。 因为资讯这东西是死的,不经过人脑的加工,可能得不出你想要的结果。 于是问答网站就有了机会。 这种网站基于一个基本逻辑,用Quora创始人的话讲是" 人们手上的信息可能有 90% 还是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在互联网上 。所以,我们在做的是,从人们的脑子里将信息导出来 — 所以并不是那些互联网上很难得到的信息 — 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很有用的形式,来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库。" 这句话比较长,我用更通俗的解释方式一下,任何问题早就有解决方法,存在于那个解决人的大脑里,你从他那可以直接得到有用的答案。 换个角度理解,人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摸索,还有一大部分经历都在试错,其实, 最简单、最安全和最快速的方法是找到已经成功解决问题或者懂得问题的人,你直接问他正确的方法不就 OK 了。 基于这个角度,问答网站的价值就彰显出来了。 所以,问答类网站前段时间遭热捧,国内纷纷出现效仿者,还是因为大家都看上了这个大势所趋的产品。 随着上网的人越多,资讯越广,它越有价值,因为你在谷歌和百度很难搜到令你满意的信息,更何况答案了。况且,搜索本身就是浪费时间,有平台问啥不用直接问的方式呢? 好了,前面回答了问答网站这个方向是没问题的,该抄的,想炒得,一切可以照旧。下面我们看看当红问答网站Quora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有了好思路,你才能抄好,炒好,进而超越。 对于Quora,荣振环老师归纳了一个一二三(四)。最后一个"四",是我认为问答网站有可能在未来增加的应用,以获得更多盈利方式。 一、   一个目标和梦想: Quora创始人曾提到,有一件事很...

免费获得SSH帐号的方法

图片
本文将提供一种一劳永逸的翻墙方式(ssh -D),实施之后,那道墙――对你来说――将从此透明。 本文面向的用户:使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并且使用Firefox作为常用浏览器。 第一步:免费获取拥有SSH权限的帐号和密码。 默认的免费获取方式:将本文转载到你自己的博客上,将转载后的文章网址发送到 。 转载方式:拷贝 文章代码 至博客后台HTML编辑器中,直接发布即可,文章标题自拟,可在前后文插入自己的评论。 经过人工审核,你将收到一封附有五个拥有SSH权限的帐号和密码的电子邮件,你可以将它们赠与你自己的读者。 更多获取方式将在今后陆续激活,请关注帐号配送中心: https://friendfeed.com/rooms/fuckgfw-for-free 第二步:配置MyEntunnel软件 下载并安装MyEntunnel,该软件全名为My Encrypted Tunnel。 一键下载: https://dl.getdropbox.com/u/398/myentunnel.exe 按照上图将第一步收到的帐号信息填写到相应的地方后,点击 按钮,再点击 按 钮。 第一次连接过程中会出现一个认证对话框,按照提示确认即可。以后的自动连接中将不再出现此认证对话框。 最后点击 按钮,使对话框隐藏到系 统任务栏中。 提示: 为MyEntunnel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将其复制到系统的【启动】(C:\Documents and Settings\当前用户名(需要修改成你自己的)\「开始」菜单\程序\启动)文件夹中,今后开机便可自动启动软件,并自动连接服务器。 绿色代表连接成功且稳定;黄色代表正在连接或重新连接;红色代表连接失败。 第三步:配置Firefox浏览器 假设你正使用 Firefox 浏览器 阅读本文。 一键安装: http://autoproxy.mozdev.org/latest.xpi 点击立即安装,安装后,重新启动Firefox。然后你会看到如下对话框,选择gfwlist (P.R.China)后,点击确定。 接着你会看到Firefox主界面右上角出现有一个"福"字图案,点击"福"。 点击"代理服务器――编辑代理服务器"。 随即出现如下画面,你会看到如GA...

情感品牌广告比逻辑品牌广告影响力

图片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发表在神经科学,心理学,经济学杂志"(  通过   Neuromarketing.com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表明人神经学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广告。 使用真正的广告,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广告相结合,情感和基于逻辑的广告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研究了受试者的大脑活动。 以下是两则广告,辉瑞制药(而不是在研究中使用),显示了情感的品牌广告(左)与逻辑的品牌广告(右)之间的差异。 您可以点击图片以查看他们放大。 根据这项研究,逻辑的广告有一个比刺激大脑的情感广告的大脑活动更大的影响。 然而,情感广告被发现更具冲击力。 研究人员解释说,大脑中与情感的广告提出了深刻的方式响应时。 当研究参与者与情感广告,"活性降低的品牌,帮助我们抑制对刺激的反应。地区"因此,情感广告成功引诱消费者购买产品,而不是提供信息,说服他们为逻辑广告。 什么品牌经理和广告商可以从这项研究中拿走? 它的时间做一些测试! 实验逻辑和情感的广告,并看到如何每个执行。 这项研究表明,它可能使意识,跳过所有文字,信息和逻辑,并直接吸引消费者的情绪,不管你的品牌所在的品类。 人类是天生的情感,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包括广告。 此数据支持什么营销不断试图说服管理人员和公司的数据驱动的领导人 - 吸引人的情感触发器工程。

[iOS创业经验分享] 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生存之道

图片
    ocean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iOS创业经验分享] 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生存之道 于 11-10-11 通过 互联网的那点事 作者:P迪 注:本文是 CocoaChina 社区用户johnqh分享的关于AppStore开发的一些经验,比较早的一篇文章,不过仍然非常值得国内iOS领域的创业者深读,Tech2IPO编辑整理。 先自我介绍。我从08年9月就开始做iPhone。之前做PC的软件,做得没有意思了,正好iPhone的SDK上市,就尝试了一下。当然一开始不懂App Store的各种销售方法。但是那个时候的竞争少,一共就几千个app。当然有iPhone的人也少。做得最好的时候有一个app到了美国区的销售榜第 2(可惜没有到过第1)。最高的时候每天的下载量为7千到1万左右。 但是很快就感觉到越来越难做。花同样的工作量,销量远没有以前高。而且,更让人难受的是没有黏性。做PC软件,即使不更新,一样有很长时间的生命,销量慢慢下滑。而在AppStore上面,如果没有更新,销量很快会跌下去。 我对创业的看法是,一种创业只是自己有自己的工作,但是还是需要一直工作才能赚钱。做为小开发者就是这种情况。真正的创业是找到一个模式让这个模式自己增长。所以,我从09年下半年就开始转型。已经上的iPhone app和以前的PC软件都不大管了,而是在找一个可以持久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背景,以下是看法。 无论任何的创业,都需要考虑是否有门槛。没有门槛的行业,即使一开始有钱赚,很快就会有竞争者。你可以做的,其他人也可以做。最后就是大家都靠价格竞争而导致都赚不到钱。在做一件事以前,先考虑是否有门槛。否则只能打着赚一票就走人的想法。门槛有很多种。技术的难度是一种。如果技术实施起来不难,但是与众不同,则可以考虑专利。公...

iOS App体验设计

图片
    ocean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iOS App体验设计 于 11-10-11 通过 东西 作者:36氪 编者按:本文来自成都 彩程设计 的CTO肖轶翔「 @yxshawn 」,关注「iOS,人机交互,UED,音乐人,多媒体,哲学,科幻,电子,迷幻」。他在文中对iOS 应用和普通网站设计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iOS APP体验设计不像互联网的体验设计那样,有一堆的方法论和可以"借鉴"的案例。 目前除了苹果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和前Palm的<Zen of Palm>外,没有找到更好的设计哲学和方法论。 事实上,即便认真地研读了HIG和Zen of Palm,甚至是Oolon Colluphid的哲学巨作你也无法严格按照Guideline设计出一款出色的APP。其原因,我得从程序猿和设计湿说起。 程序猿 vs 设计湿 最被思想处于上世纪初的人理解的软件设计开发是由 1. 美工 2. 程序员 3. 项目经理 构成。我这里讲的设计湿不是美工!这是前提。因为美工只关心好不好看,他们几乎不关心(或者不懂)产品的易用性。 如何鉴别程序员和设计师呢? 你无法用会不会写代码来区分他们(毕竟很多设计师是会写编程的,例如彩程设计的设计师们,反之亦然),但是你却可以用通过他们平时思考方式来区分他们。 程序员: " 哇!这个功能好!我们能不能在我们的APP中加上呀? "  这种场景常发生在他们看到了一个很 "COOL" 很 "绚丽"的APP后常发出的感叹(或者心里的感叹)。 设计师答:" 我们凭什么要加这个功能呢? " 程序员更倾向于关注功能本身,希望把所有好的东西都加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好的设计模式,高效的算法,看似绚丽的特效。一般程序员的作品有两类,第一类是功能比北京的车子还要多,你需要一本牛津字典一样厚的说明书才能搞懂如何使用。另一类有十分绚丽的特效,界面飞来飞去,一走神就以为自己在耍杂技了。 设计师更倾向于关注产品整体,他们通常都有产品的功能洁癖。他们通常会...

Fwd: 坑爹还是靠谱?弹性社交网络杂想

图片
下面是被转发的邮件: 日期: 2011年8月14日 下午10时02分56秒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00 主题: 坑爹还是靠谱?弹性社交网络杂想 来源: 互联网的那点事... 作者: P迪 弹性社交网络,一个在目前这个时点谁都不能解释清楚的新概念;但关注移动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Color。关于Color,可以查看Mobile 2.0博客文章 《Color融资4100万美元的猜想》 。 Color的初衷是创建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新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利用地理位置、图片和排列算法,将关注同一事件并在附近的人通过群组的方式划分,进而实现社区的构建。在这样的逻辑中,人与人的真实关系是可近可远的。Color是希望你和你认识的人(强关系or熟人)一起使用,同时也允许你和完全陌生的人在同一个群组。中国古语把这样的事情解释为邂逅。 所以在这里我想对于弹性社交网络中的弹性这两个字的解释就是:可松可紧。可以是完全陌生人,可以是一夜情,可以是熟人,可以是闺蜜,可以是……。 打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一次行业沙龙会议上的参与者,可能有你的同事、有你微博关注的人、有你的朋友、甚至可能你的老婆也在,这些人中有些是和你有非常强关联的,也有些人可能这一生你们仅仅见过这一次面。 不过可惜的是Color玩砸了,砸的很彻底!很多国内的观察者们都觉得Color太"坑爹"了,一如现在这个时点大家对LBS行业的评价一样:签到就是没意义、LBS不足以支撑一个独立的平台、LBS是大坑、谁搞LBS谁死……。似乎一时间吐槽LBS这件事情一点门槛都没有,大家都成了"砖家"。 作为半个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在Color已经失败的今天,我仍然不愿意轻率的下定论说弹性社交网络是"坑爹"的。相反,随着最近一段时间详细了解了一些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之后,我忽然意识到大家在做的其实都是弹性社交网络的方向,只不过我们在做的初期并没有意识到。 这件事一如SoLoMo,在概念出现之前大家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但没人总结了这样一个全面且贴切的概念。回到弹性社交的概念本身,它还很新潮,新到很多行业内的人即便在做类似的事情也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弹性社交。 为了说明这一"新潮"的概念,我用4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来描述: 1、弹性的需求基础? 2、弹性社交网如何建立? 3、弹...